托管机构五大死亡清单,看看你中招了吗?
标签: | |
2019-07-31 17:12:29
不知道你朋友圈有没有这两种校长,一种是刚办学2年就能有1000+学生,另一种是开了几年还是个“小饭桌”的规模。
这是两种极端,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的原因,你们觉得是什么?
原因就在于学校校长,一个校长的能力和认知什么样,就决定了学校发展的瓶颈在哪。
今天带大家看下,传说中教育机构的五大死亡清单。
死亡原因一:不规范,因政策原因折戟沉舟
这里不再赘述2018年教育行业的动荡了,数以十万计的机构倒闭,而且没有回转的余地。
而这次大动荡的背后,就是长久以来行业的不规范导致的。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教育机构变成外人眼中圈钱的利器,可以说,甚至少了教育行业应有的育人本质。
死亡原因二:不调研,凭感觉快速进入教育行业
这部分校长可能就像上面说的那位一样,只看到教育行业的万金油,没考虑可能的风险和困难。
对于创业来说,很多时候选择是大于努力的,对当地情况进行调研,选择更适合的班型、收费标准、招生方式等,机构才能更好的发展。
而在没有任何考虑的情况下盲目入局,只能葬身于这片蓝海里。
死亡原因三:没有行业经验和人脉,盲目加盟
这部分校长,拥有做教育的情怀,银行卡也有些许近年来的积蓄,但是却没有教育行业相关的人脉和经验积累。
他们把突破口放在加盟上,却缺乏正确的加盟认知和选择能力,最终的结果就是几十万的加盟费打水漂。
有一句话很对,没有情怀的人做不了教育,只有情怀的人做不好教育。现在空有情怀想做成教育这件事,太难了!
死亡原因四:将精力全部投入教学质量,忽视市场推广
对于教育来说, 注重教学品牌和口碑是永远没错的,但是如果因此而忽略掉市场营销,却是得不偿失。
给大家举个例子,你现在觉得想喝可乐,去到超市会下意识的拿的是什么?不出意外肯定是可口可乐吧!
为什么?因为可口可乐的名字已经深深印在你的脑海里。这就是品牌的作用,极大程度上降低消费者在购买时的决策成本。
就像很多校长觉得发传单地推已经没有效果了,因此彻底放弃。却忽略了地推长久的品牌效应。
家长可能只看了一眼你的宣传单就扔掉了,但就那一眼他对你机构的印象就加深了一点,等有需求的时候,你的机构就会出现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,就有进一步成交的可能。
最可悲的应该就是,你的教学质量好评100%,但是家长听到的时候一脸懵的说:“这是新开的机构吗?我没听过啊,不靠谱吧!”
死亡原因五:忽视员工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
校长一定要明白培养人比管理人重要!
不要怕培养了老师之后,老师离职。
难道你不培养人,就不会有人离职,学校就会凭空发展起来么?学校靠自己一个人会发展起来吗?
校长的格局一定要放大,看看新东方给教育行业培养了多少人才,新东方多少员工离职创业,就连高层也离职创业,依然没有影响新东方成为教育行业标杆。
这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注重人才培养, 人才梯队建设。
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,如果一个人敢于投资房地产,哪怕是借来的钱也在地产上搏一搏,相信这些人都会成为富人。
关键一点就是你有没有这样的眼光和这样的思维。
就像现在很多托管机构一样,校长总想利用低价钱去请几个廉价的教师和服务人员,但他不会愿意和敢出双倍的价钱去请一个能力很强的人才,或者把自己的教师培养出独当一面的金牌教师,这就是培训机构校长的穷人思维。
这样的校长是个体户,这样的学校做到头不会有大的发展可能,这样的学校总有一天会被市场淘汰。
一个企业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可能重换生机,只有大量人才进入学校,学校才能向前发展。
校长和教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,学校只是一个平台,这个平台上没有人才创造价值就是一个空架子,这样的学校迟早会倒闭。
巴菲特说过:“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,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”。而这五大死亡清单,就是校长们需要规避的坑。
随着近年来二胎政策开放,教育机构发展进程虽然慢,但能够存活下来的,还是有很大的前景的。所以,努力活下来是第一要务,只要努力让机构活下去,就有各种可能性。
那如何更好的让机构活下去呢?
唯有提升机构竞争力,不断学习。
本文来自网络整理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预约体验
提前预约,免费评估,量身规划精细化运营方案
服务流程
9年以上经验专业咨询师全程跟进,确保效果
